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须加强 时间:2014-10-24
“我在这个行业做了22年了,无论从工作状态、还是施工安全的角度,对于进行职业培训的感触是很深的。实际上,我们是需求培训、愿意求学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刘钟俊表达了建筑业农民工对职业培训的迫切要求。
广大建筑业农民工都在生产一线施工现场从事着相应的操作技术工作,他们的职业状态有很多特点:一是心态上就是打工挣钱,处于不情愿的被管状态。虽然有行业主管部门,但农民工作为建筑工人的主体,对行业规范、要求没有统一的认识,这与其他行业相比可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基本不经过系统培训就直接上岗。他们大多是由农村老家亲戚朋友一个带一个出来的,来到工地上发一把榔头就能干起木工,拿一把砖刀就是砌筑工了,基本上没受到过系统培训和师傅的“传帮带”,更不懂什么是质量标准、验收规范、操作技能、安全规程。三是尽管近年来社会关注多、培训班多了,但各培训机构设施设备不齐全、培训的师资有限,大多数培训都是纸上谈兵。四是目前全社会都缺乏劳动力资源,各行各业都在闹“民工荒”,建筑行业尤为突出。有了工程才招人且招之即用,是施工单位惯用办法,根本就没有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安全技术交底也只是泛泛而谈、走走形式罢了。
针对这些现象,刘钟俊建议,要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重新规范整合建筑工人的培训机构,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实地实习操作基地及器材,增加能力强的实际操作培训老师。对全社会农民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摸底,包括有证的也要重新考核,不合格者废证重新学习。对培训机构发证严格把关,像驾校一样实行终生制,一旦有弄虚作假者一律重罚。
刘钟俊还建议从经费上对农民工职业培训进行保障。他建议各在建工程按工程造价的1%缴纳农民工培训专项经费(应进入建筑工程造价),用于农民工培训期间误工工资、培训学费、培训机构的实践基地建设费、实践材料费等。农民工培训期间必须脱产两个月以上,其脱产期间的务工费由用工企业承担,标准参照本地方同岗位平均工资,也只有这样,农民工才会愿意脱产安心学习培训。不仅如此,他还建议将农民工职业培训作为国家教育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应专门针对农民工划出一块儿来,国家、地方、建设单位(业主)、具体用人单位合理分担培训投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指导,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这让我倍感振奋,我希望这一政策导向能一一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对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刘钟俊对此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