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发展现代建筑产业 跃至五大优势产业第三位时间:2014-10-24
辽宁省沈阳市数年前提出“现代建筑产业”新理念,短短的几年时间,现代建筑产业已在全市五大优势产业中跃至第三位,仅次于汽车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建筑产业已经成为沈阳重要的支柱产业。
现代建筑产业对转变沈阳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保持沈阳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沈阳提出把发展建材业与建筑业、房地产业相结合的新构想,把单纯的建材产业发展思路提升到部品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现代建筑产业”上。
此后随着沈阳被国家住建部授予“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试点城市”,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编制和完善、产业园区建设、扩大构件产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全国率先进入了市场化应用的新阶段。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和浑南新区现代建筑产业、法库陶瓷产业等初具规模,一批示范项目陆续开工竣工,现代建筑产业已经进入建筑施工、房地产、建筑材料三业联动发展的实质性阶段。
2013年,沈阳实现现代建筑产业产值1500亿元,其中建筑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值1285亿元,在全市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建筑产品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化工产品制造、钢铁及有色冶炼五大优势产业中列第三位。
沈阳现代建筑产业涵盖了建筑部品制造、施工安装、建筑装备制造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业,具体门类包括建筑施工业和建筑产品制造业(建材、建筑部品、陶瓷、建筑工程机械装备等)。其中现代建筑部品制造业是沈阳现代建筑产业的核心。
现代建筑部品制造是指将各种建筑原材料,按建筑功能要求,通过工业设计、加工制造、集成为在现场组合、装配的墙体部品。
据沈阳市建委主任于振明介绍,现代建筑产业采用的是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大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工厂里预制完成,施工现场以机械安装为主,这样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大大减少。
于振明主任在新闻发布会上提供了一组数字:现代建筑产业相对于传统建筑方式,节水达到80%,节能达到70%,节材和节地达到20%,减少建筑垃圾80%,缩短建设工期30%,减少施工扬尘60%,噪音降低至50分贝左右,同时建筑品质大大提高,在提高抗震、保温、隔热、防水等性能和消除安全隐患方面作用明显。
为了推动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建设,已对所有沈阳市二环区域内、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开发建设的项目,在土地出让公告中将“采用现代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技术实施建设”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并在土地出让合同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予以注明。在土地出让时未明确、但开发建设单位主动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的房地产项目,在办理规划审批时,将给予优惠政策。
目前,沈阳市房产部门对现代建筑产业化项目在商品房预售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开设专门窗口办理现代建筑产业化项目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审批业务,设专人跟进项目,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开辟审批“绿色通道”。
2014年沈阳将以争创国家现代建筑产业化示范城市为契机,完善市场培育、产业配套、技术推广、工程监管、政策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继续引领和带动全国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现代建筑产业计划实现产值2000亿元。